《赴山海》开播热度破两万六!成毅硬演搞笑太尬,剧粉能忍得了? -
最近,古装武侠剧《赴山海》成了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包括我。
它一开播,就以成毅和古力娜扎主演的阵容,加上腾讯站内热度突破两万六、爱奇艺也冲上七千六的惊人数据,成功在两大平台“刷”足了存在感。
这架势,俨然是今年剧集市场的一匹黑马,尤其是成毅的粉丝们,开播当天就用“云包场”的方式,把热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足见《莲花楼》积攒下来的好口碑和高人气仍在发酵。我也怀揣着“又一部好剧诞生”的期待,一头扎进了前几集。
然而,这趟追剧之旅,却并没有预想中那么舒畅。如果非要打个比方,就像我满心欢喜地去尝鲜一家被吹爆的网红餐厅,端上来的菜品,颜值确实高,摆盘精致得无懈可击。
可筷子一伸,味蕾一触碰,却发现不是寡淡无味就是咸到发苦,甚至偶尔还咯到牙齿。这种“外强中干”的体验,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而《赴山海》最让我如坐针毡、忍不住想吐槽的,莫过于剧中那些生硬得让人尴尬的“轻喜剧”戏份,尤其是成毅饰演的主角,那份努力却又显得力不从心的“搞笑”,简直是大型“表演性社恐”现场。
先来说说这部剧的根基。《赴山海》改编自温瑞安的老派武侠小说《神州奇侠》,这部书早在1995年就问世了。
温瑞安本人都曾开玩笑说,这是他年轻时写下的“天书”,言下之意,那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羁的文风,即使是他后来笔力更盛、阅历更深厚时,也难以超越。
要在当下这个快节奏、审美多元的时代,把这样一部自带江湖气的老武侠小说,重新包装给年轻观众看,确实需要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
主创团队显然深谙此道,选择了一个时下颇为流行的“讨巧”模式:引入了“穿书”和“系统”设定。
简单来说,成毅扮演的男主角肖明明,本来是个普通的武侠迷,结果一不小心就“穿越”到了小说里,成为了书中的人物萧秋水,身边还绑定了一个像游戏任务一样的“系统”。
按理说,这设定简直是给剧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主角可以化身“观众嘴替”吐槽剧情槽点,也可以凭借现代知识“开挂”逆袭,甚至可以像我们普通打工人一样,面对“卷”无可卷的现实选择“躺平”。无论哪种切入点,都能轻易戳中当下年轻人的嗨点或痛点。
但《赴山海》偏偏选择了一条“我全都要”的路子,结果却把成毅给“架”住了。了解成毅的人都知道,他骨子里是个慢热、内敛的演员。
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宣传活动,他总是那种温吞儒雅的做派,说话不急不缓,眼神里带着一丝羞涩,绝不是那种能即兴抖包袱、妙语连珠的喜剧型选手。
然而,在这部剧中,他却被推上了“喜剧人”的宝座,要饰演一个“既想开挂又嫌麻烦”的咸鱼男主,还得硬生生挤出搞笑的桥段。
这场景,让我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他之前在某个活动上,被“拱”着跳《QUEENCARD》的短视频。
他努力地扭动身体,表情也跟着节奏做出“可爱”的尝试,但那股子“被迫营业”的尬,隔着屏幕都能溢出来。不是说他跳得不好,而是那份不属于他本性风格的演绎,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
在《赴山海》的前几集里,成毅饰演的角色也是如此。他要么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被强行解读为“金句”的台词;要么就是一脸懵圈地把人认错,试图制造出“反差萌”的喜剧效果。
可这些本该逗乐观众的桥段,却让我看得心里一紧,比他本人还要紧张。那种尴尬,不是剧本的尴尬,而是演员和角色气质不符,被硬生生推入一个不属于他的“喜剧舒适区”所造成的尴尬。
这并非否定“废柴男主”的魅力,关键在于如何演绎。像郭麒麟那样,即使演个废柴,也能凭借他那股天生的相声腔和机灵劲儿,把“废”演得有滋有味,让人忍俊不禁。
可成毅这种沉静内敛的性格,一旦撞上剧本里“硬凹”出来的搞笑,就像给一碗清淡的白粥里硬加了跳跳糖,味道怪异,让人难以入口。
更重要的是,在男频剧中,男主的魅力往往在于他的成长、他的热血、他的智谋。一旦男主身上的“尬笑”成分过重,就很容易消解掉他作为主角应有的那种引人入胜的吸引力。
观众本来是冲着看他如何从一个“咸鱼”蜕变为一代“大侠”去的,结果前几集光顾着看他“如何尬”了,谁还有耐心去等待他后期的成长和逆袭呢?这份等待,无疑被无形中拉长了,也加重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当然,平心而论,《赴山海》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打戏”方面,它确实展现出了不俗的制作水准。慢镜头、远镜头、升格画面的运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镜头调度如行云流水般流畅,配合着精心设计的武打动作,让人感觉像在欣赏一场电影大片,或者说,更像是在看一场顶级的爱豆年末舞台秀。
男女主角开场那几场打戏,一看就知道是下了血本的,布景宏大考究,服装道具精良,生怕观众看不出钱花在了哪里。这份对“视觉冲击力”的追求,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这种精良的“花架子”,一旦切换到文戏,尤其是那些家长里短的室内对话场景,就瞬间“泄了气”。
明明是实景拍摄,却偏偏拍出了一种“抠图”般的虚假感,白白浪费了许多演技精湛的老戏骨。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选择多样的时代,观众的时间宝贵,“黄金前三集”如果无法紧紧抓住人心,后面剧情再如何精彩,也很难把流失的观众重新拉回来。
《赴山海》的主线剧情其实并不复杂:一个平凡少年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大侠。
可剧中的剪辑,却显得杂乱无章,一会儿是系统的“任务提示”,一会儿是主角家庭内部的矛盾纠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得人云里雾里,比我们上班时整理混乱的报表还要费劲。这种叙事上的碎片化,难道不是进一步削弱了观众的代入感和追剧热情吗?
有人可能会替剧方和成毅辩解,说他在这部剧里一人分饰三角,还有一个强大的反派角色尚未登场,或许后面会有令人惊喜的反转,角色也会迎来“突破”。
但话说回来,用如此高的人气和观众基础,去“试错”一部剧的初期呈现,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风险。
《莲花楼》为成毅积累了庞大的剧粉群体,这些粉丝是带着一份沉甸甸的“信任”而来的。可《赴山海》前几集的表现,能否稳稳地接住这份信任,真的很难说。
我们看剧图个什么?无非就是图个“舒坦”二字。要么看得热血沸腾,酣畅淋漓。要么看得捧腹大笑,忘却烦恼。要么看得荡气回肠,触及灵魂。
如果一部剧,空有华丽的打戏“花架子”,却没能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反而硬要逼着一个不擅长的演员去“搞笑”,那即便数据再如何亮眼,也难以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喜爱和长久支持。
这份“不舒坦”,恐怕会让不少带着期待而来的观众,最终选择“弃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