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七年《白夜破晓》回归,经典剧重启续集难免一场“豪赌” -
时隔七年回归,市场对《白夜破晓》有很高的期待。
这让该剧实现了一定的热度和话题度,站内热度四天破万,且在一些行业市占率榜单上表现出了相对优势。不过从数据来看,该剧目前较爆款标准还有距离。
客观来说,如果没有前作带来的极高期待,《白夜破晓》的评价或许会相对高一些;但如果没有前作,该剧或许也很难获得如此传播优势。
经典剧重启续集这门生意,确实带着几分“赌”性。
那么,已经是平台“养老保险”的经典剧,为什么要冒着风险重启续集?背后这笔账,值得好好算算。
经典难续
每一部经典剧的续集,总免不了被拿来和前作对比。
但就像行业里常说,“每一部作品有自己的命”。要复制经典剧的成功,难度之大堪称不可能的任务。
导演文伟对搜狐娱乐分析称:“首先,爆款剧的出现绝不只是因为内容,而是平台资源、大众情绪、市场稀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作为创作者,你不可能预料到两年后的市场什么样,能把握的就只有内容。”
“一个内容在几年前能火,也不代表现在能火,那时候很火爆的元素,你现在再复制可能已经是俗手了;当时大家都认同的价值,现在可能就不认同了,所以复制反而是不可取的,你需要在新的环境下去做新内容。”
这其实就很符合《白夜破晓》的处境。
前作《白夜追凶》的成功,除了剧情完成度、演员表演等硬件的成功,一大卖点就是美剧式的叙事节奏、视听语言,但伴随着近几年的内容升级,这些元素在当下已经司空见惯,悬疑剧获得的行业性发力更加强了市场钝感。
而从内容上说,前作故事的主要亮点是兄弟俩扮演一人破案的“game点”,而这个设定在前作中已经玩出了花,续集恐怕是很难带来新鲜感。
为了让观众梦回前作的同时保持新鲜感,《白夜破晓》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比如追查当年灭门案真凶及幕后组织的剧情主线,在续集中开始加速推进,从杀手娃娃脸到幕后人物裴总依次出现,除了带来新的情节兴奋点,也进一步推动节奏提速。
此外几个案子的设计,客观上说在悬疑剧序列中也实现了不错的成色,死尸复活、人口拐卖、四月杀人案等从设谜到破案过程,整体是可圈可点的。如果不是有《白夜追凶》珠玉在前,该剧的口碑或许还能更好。
但《白夜追凶》的热度是红利,也是压力。这种压力也直接表现在对内容创作的影响上。
剧集必须延续兄弟俩身份的这个核心“高概念”,但相较于前作有不少神来之笔,这次多少有点“没活硬整”的疲劳感,甚至多处略显“迷惑”。
比如开篇剧情,关宏宇决定甩开哥哥关宏峰,彻底取代其身份,结果办案时闹了一堆笑话,不得不请回哥哥破案。
这个设计就有些刻意制造戏剧冲突,且不说逻辑问题,因为兄弟矛盾导致命案“黄金72小时”被白白浪费,就难免让人疑虑;而为关宏峰作保、承担了不小风险的周巡,对此居然只是表示无奈,在人物塑造上也存在漏洞。
在不可避免被与前作对比时,类似问题会被无限放大。而这,或许是作为经典剧的宿命。
“有些经典剧真的从头到尾都那么好吗?当时的火爆是有条件的,但隔一段时间之后观众也是有滤镜的。所以你要挑战的,是达到观众印象里那部作品的水准,这就是我说的不可能的任务。”文伟表示。
不确定性
今年上线的为经典剧打造的续集,最典型的是《庆余年2》《白夜破晓》,而他们开播之后面对的争议其实是类似的。
“变味”。
这种争议的来源甚至也是相似的,部分重要角色更换了演员、剧集气质和前作不一样、故事情节没有前作好看……而实际导向的问题,除了在内容创作上出现的错误,就是打造经典剧续集,不得不面对的制作难题。
“给经典剧做续集,是经济账,但不可能全是经济账。”制片人李慧认为。
“经济账就是短期来看,考虑到经典剧的市场价值,做续集是笔好生意;但长期来看要考虑你手里的经典剧IP减值,如果续集做烂了对前作的IP价值伤害其实很大,观众会反过来看,觉得你前作是不是没那么好。”
正因如此,行业为经典剧制作续集往往会表现得比较慎重。
与一般快速上马的续集不同,平台会为经典剧的续集拿出更多资源,会尽可能保持原班人马回归,愿意用更长的时间打磨剧本,而这些环节其实都有不小的难度。
李慧称:“一部剧做续集最好的时候,就是它刚杀青的时候,越往后变数就越多。而经典剧的难点是,如果前作火了,那么整个班底会很快迎来‘升咖’,不但维持剧组的成本会指数级上升,过好几年还要凑齐之前的阵容,难度可想而知。”
《庆余年2》和《白夜破晓》虽然都尽可能保留了原班人马,但少数变更的角色还是成为了关注焦点。《白夜破晓》中代替前作法医高亚楠的郜君然,因为观众对高亚楠人物的高认可度和演员费启鸣在表演上的一些问题,还形成了一定的争议。
除了内部的制作难度,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带来一些障碍。
“经典剧的续集,各方面都会希望你能做好,这种关注度其实未必都是好事。”文伟表示,“可能前一部能拍的一些东西,因为你的关注度上去了,审查标准也就不一样了;另外,谁都知道你是‘待爆’,那你就要防着有人来‘防爆’,前期评论环境也会比较差。”
而难点也在于,保持前作卖点的剧集,在竞争环境越来越白热化的当下,还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可。
“一方面,每部经典剧集都会被大量模仿,都是一个师傅教的‘破不了招’,尤其是观众对这些曾经的创新点已经脱敏,你必须找到新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IP营销只能带来前期的热度,如果新作要实现不错的数据,要面对的一定是一场口碑的硬仗。”李慧表示。
“豪赌”
哪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今年多部经典剧重启上线的续集,仍然表现出行业在该领域的坚定发力。
“给经典剧做续集,投入高、周期长、制作难度大,还要押上手上最具价值的IP,看起来是一场‘豪赌’。”李慧分析称,“为什么行业还愿意做,因为从成本收益比来看,至少从短期来看这依然是一笔值得做的买卖。”
《庆余年2》和《白夜破晓》上线之后,都出现了“广告太多”的争议,IP的高价值在续集成功实现了变现收割;而其对广告方的吸引力颇为坚挺,目前离“爆款”还有差距的《白夜破晓》,开播时的8广至今仍稳定保持7广。
“无论招商、宣传还是发行,经典剧续作的优势都是不言而喻的。”剧集营销灿灿介绍,这几年广告商的热情虽然在提升,但整体投放还是偏谨慎,开播有广之后裸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如果有好IP或强力阵容,广告投放相对会更有信心、更持久。
这笔经济账的背后,是平台这几年优化财务状况、寻求内容确定性的共同愿望。
灿灿介绍:“现在的情况是,平台的会员增长早就见顶了,短时间内很难再突破;优质项目可以吸引游离的会员付费,同时吸引广告主,但是如果单纯靠内容说话,可能平台自己也不是那么有信心,这时候有一个经典剧IP的附加值,当然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近几年伴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平台已经很难靠流量吸引观众追看,观众通常会等一等口碑再决定是否追看,而这极大影响了剧集开播后的热度。在这种情况下,有市场号召力的经典剧IP,或许能更有效地吸引观众快速下场。
“也存在一个前提是,行业的制作能力更强了,也更敢于对这些经典剧续集下手了,”文伟表示,“平台是绝对不希望做一个烂续集,对这种IP杀鸡取卵的,那么有对应的制作能力就很重要,要保持前作的水准是需要一些工业化能力打底的。”
不过,类似的动作看起来后续不算很多。
“能拍续集的经典作品没那么多,有些故事情节走完了的,你只能翻拍或者做系列剧,那就不如根据新一点的IP来做,或者直接做系列剧;而且已经做过的续集,也让行业看到了难度,最近行业里也没有类似的动作。”文伟表示。
但在李慧看来,类似对经典剧IP的开发,恐怕还不会到此为止。如今年平台发布的片单里,就出现了《长安十二时辰》的姊妹篇《长安二十四计》。
“今年的情况是,行业面对的市场或许越来越保守,不管是经典剧续集或者其他,行业需要一把‘锤子’去敲开这堵墙;而尤其是从《庆余年2》的效果来看,经典剧IP表现出了比其他类型IP更好的市场效果,可能这几年,我们会看到更多类似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