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资讯  »  同为获奖片,票房为何“冰火两重天”  »   返回上一页

同为获奖片,票房为何“冰火两重天” -


1905电影网专稿 上映第五天,《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以5.07亿的票房成绩超过《千与千寻》(4.88亿),成为宫崎骏中国内地票房最高的作品。该片曾斩获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宫崎骏继《千与千寻》后第二次获得该奖项。斩获大奖以及“宫崎骏告别之作”的宣传助力影片票房全线飘红,中国内地成了它的最大票仓。


近期影市佳片云集,获得重磅奖项影片不止一部,票房走势却截然不同。


《雪豹》曾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并获评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是藏地影人万玛才旦留给世界最后的礼物。可惜上映五天票房不足300万,市场占有率愈发有限。片方分别以汉语和藏语发布声明表示,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希望尽量满足大家的观影需求,为有需要的观众协调合适场次。



纵使商业片和文艺片不能完全放在同一个市场维度讨论,但同样是斩获重量级大奖的影片,同样由极具影响力的影人操刀,市场反应却是两个极端,部分获奖电影叫好不叫座是当下影市不争的事实。


市场评价体系里,观众不仅仅会关注影片获奖带来的口碑加持,主创影响力和题材吸引力也不容忽视。佳作的出圈之路,获奖只走出了第一步。



PART.

01


映前获奖,尤其是斩获重磅大奖往往会成为宣发的重要标签。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是世界瞩目的影坛盛事。而在国内,中国电影金鸡奖和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则最被观众认可。能入围这些电影节的影片被视作质量有保证,提名已然是宣传的抓手之一,最终斩获殊荣更是锦上添花,奖项会在宣发过程中进一步被放大,以增强观众对影片的信心。


近年不乏华语电影亮相三大国际电影节和奥斯卡颁奖礼,但鲜少能够笑到最后,夺得大奖。基于西方电影节的审美标准和世界影坛的激烈争夺,获奖影片多来自欧美,少部分来自日韩。对于斩获重磅大奖的影片,作为世界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始终秉持着开放包容和交流学习的态度择优引进。从进口片的角度来看,获奖电影也成了除好莱坞爽片之外备受内地市场青睐的作品。


比如《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荣获了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和第81届金球奖最佳动画片等9项国际动画大奖;《坠落的审判》摘得了第96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和第76届戛纳金棕榈最佳影片等奖项。此前,获得2023年第76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的爱情喜剧《枯叶》也确认引进、档期待定。



截至发稿,《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累计票房破5亿,上映10天的《坠落的审判》票房却仅仅跨过2000万大关。一部火爆,一部遇冷,它们也代表着获奖进口片两种极端的市场走向。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文化差异息息相关。获奖外语片已然在国际影坛获得认可,但进入内地市场不得不面对文化差异的问题。较欧美相比,日本和中国在文化上渊源深厚,动画电影也较大多真人电影更为通俗,日本动画电影因此更容易突破审美壁垒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


除了热映中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超过《头号玩家》,打破了清明档单片票房纪录。去年入围了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铃芽之旅》也凭借8.07亿的成绩高居2023年中国内地引进片票房第二,仅次于《速度与激情10》(9.84亿)。



除了奖项带来的光环,上述两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俗,更多得益于宫崎骏和新海诚多年积累下来的票房号召力,以及动画电影相对通俗的类型优势。2018年,是枝裕和操刀的《小偷家族》获评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最佳影片后勇闯内地市场,最终票房也未能破亿。



对于欧美电影来说,过往获奖电影在中国市场屡创辉煌。199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获奖不久便在国内上映,掀起高涨的观影热潮。此后30年,多部获得国际电影大奖的欧美电影先后登陆内地大银幕。


五六年前,横扫各大电影节和颁奖礼的《寻梦环游记》《爱乐之城》在内地影市大放异彩。一举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的《水形物语》票房势猛。


这些影片能卖座固然与莱昂纳多、温丝莱特、瑞恩·高斯林艾玛·斯通等影坛大咖分不开,但近年,欧美电影即使有戏骨压阵或IP效应加持,在内地市场的号召力也渐渐失灵。上一部票房破10亿的影片已经要追溯到2022年的《阿凡达:水之道》(16.98亿)和《侏罗纪世纪3》(10.59亿)。


大体量的欧美电影在内地票房风采不再,小成本佳作更难掀起水花。



如今《坠落的审判》虽有金棕榈大奖的头衔,又有中国首映引发广泛关注,但整体缺少话题度和共鸣感撬动观众走进影院的热情,从目前的票房走势来说,很难破圈。


喜提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的《枯叶》引进后表现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PART.

02


对于进口电影还是本土电影来说,获奖电影的高口碑都不意味着会与高票房划上等号。本土电影不需面对文化差异,但如进口电影一样,主创阵容、题材内容、气质调性都是影响一部电影票房表现的重中之重。


于院线里昙花一现是大多数获奖文艺片的命运。


获评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的《雪豹》票房遇冷。一方面是藏地电影相对小众,文艺属性加深了影片市场突围的难度;一方面是主演金巴熊梓淇影迷基础薄弱,无法带动影片引发更多的关注。更早之前,贾樟柯执导、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三峡好人》票房不足50万。归咎原因,同样类似。



文艺片领域里,极少像《白日焰火》,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斩获最佳影片殊荣后,又在国内院线放映票房轻松破亿,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取得双赢。



即使是获奖商业片,票房遇冷也是常事。


助力何赛飞斩获第36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追月》票房不到150万;曾在电影展上获得大奖的《银河写手》在宣发上极力拉近与打工人的距离,但也没有成功复制《年会不能停!》的爆红路径,上映9天,票房报411.3万。


与之相对的是,《草木人间》帮助顾晓刚摘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黑泽明奖的同时,也令蒋勤勤加冕了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殊荣,当前票房接近6000万。相较于其他新生代导演,凭借《春江水暖》崭露头角的顾晓刚关注度更集中在迷影圈层,其首部在内地市场公映的电影能交出这样的成绩,已实属不易。



市场成绩和艺术成就依托于两套完全不同的评价标准。奖项与票房之间的关系,本质是口碑与市场之间的勾连。奖项是一部电影获得取得票房佳绩的加分项,但不能成为一部电影进入市场仅有的亮点。


市场评价体系里,观众不仅会关注影片获奖带来的口碑加持,主创影响力和题材吸引力也不容忽视。佳作的出圈之路,获奖只走出了第一步。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何取得艺术和商业的平衡,需要每一部电影认真探索。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