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资讯  »  《田耕纪》:种田喜剧下的悲情底色,阶级是座大山  »   返回上一页

《田耕纪》:种田喜剧下的悲情底色,阶级是座大山 -

《田耕纪》:种田喜剧下的悲情底色,阶级是座大山

越看《田耕纪》越上头。

农家“宅斗”,气人指数一点也不比世家后院的宅斗少。


观众对连蔓儿的包子父母,是又怒又怜。

怒其不争。

这对夫妻每次都被连家爷奶拿捏,被大房欺压、二房占便宜却毫无反抗之意,即使大房被算计失去孩子,连老三也选择不追究。


可怜之人的可悲之处,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凡连老三强势一点,他不会被父母当成老黄牛使唤,妻儿也不会跟着受苦受难。

观众越想为连老三夫妻鸣不平,便越恨蛮横无理的连家奶奶,在整个家族中,她是与大房旗鼓相当的“恶人”。

拿孝道压迫三儿子。

拿哭闹耍泼吸三房子女的血。

对大房、二房,却又是另一番态度。

虽不偏袒二房,却也不会像压迫三房一样让二房夫妻喘不过气来。

对大儿子更是当心肝宝贝一样疼爱,事事都想着保全老大。

大房闯了祸,500两银子都差点帮他们填上,三房媳妇被大房女儿算计小产伤身体,连奶奶却为了不出80两医药费逼三儿子休妻。


一番操作下来,连奶奶成了观众最厌恶的角色。

那,一家之主连爷爷,又是什么样的定位吗?

有观众说连爷爷是连家最“清醒”之人,因为他能看到三儿子的辛苦,当连奶奶和大房众人行为过界时,很多时候都是连爷爷出面制止。


也因为,连爷爷在连蔓儿被大房“卖”去殉葬等事上,发现真相后并没有纵容大房作恶,乍看下来,这位爷爷属于小事糊涂,大事拎得清的大家长。

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前期的观众忽略了许多细节,比如,家族会议上每次连奶奶耍泼时,都会下意识往连爷爷处看一眼,观察他的反应。


如果说连奶奶是杆枪,那么连爷爷就是位猎人,他指哪,连奶奶就负责打哪。

连奶奶的“恶”,大多数都是揣度爷爷心思而为。

甚至,在某些时候,连爷爷比连奶奶更加狠心。

以逼迫三房休妻为例。

连奶奶一开始的想法更倾向于分家,想让三儿子休妻不过是知道连爷爷不可能同意分家的气话,但连爷爷给她的暗示,一上来便是休妻。


这段细节很耐人寻味。

弹幕不少观众都以为连爷爷给连奶奶的暗示是终于同意分家,休妻是连奶奶“假传圣旨”,但注意连爷爷的话术:明天不在家,出去找老友聚聚。


分家,需要大家长发话,休妻,连奶奶一个人就能决定。

在这一段,连奶奶的演员表演处理地很细腻,先是愣了一下(因为没想到对方那么狠),再是习惯性抱怨连爷爷总是让她做恶人,自己当缩头乌龟。


当连爷爷想要达成什么目的、尤其是会让儿孙怨恨的目的时,便会让连奶奶打头阵,让她用硬刀子让儿孙们听话。

如果连奶奶这招行不通,他便会以“家族责任、亲情孝道”PUA三儿子妥协。

他的常见套路便是先强调三儿子的苦,让儿子觉得被父亲重视。


再谈家族希望,强调供养大哥与侄子读书的重要性,要把坏事捂在家里才行。

最后画饼:把你大哥供出来了,老大肯定会拉三房一把。


内疚、责任、感情与期待,像鞭子和苹果,一边打着老黄牛三房犁地,一边吊在前面让他们有个念头。

论心机与掌控人心的手腕,“恶人”连奶奶中连爷爷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有些被连爷爷叫停一些大房和连奶奶恶行,也多数并不是心疼三房,而是害怕丢了大家长的“面子”,阻止连蔓儿殉葬便是典型代表。


如果大房计谋成真,整个家族都会被唾弃,连在儿孙面前都努力维持大家长面子的老爷子,怎么可能容忍被乡人嘲讽?

连蔓儿能拿捏住老爷子,便是看中了这一点,每当连奶奶耍泼指责三房不孝,她便卖惨揭露爷奶偏心,这招专治爱名声的连爷爷。


连家这对老夫妻,也有他们的可恨又可怜之处。

压在三房身上的,是来自父母的孝道大山。

压在连家老夫妻身上的,则是资源紧张与阶级压迫。

农家供养读书人非常困难,既要少一个劳动力,又要往束脩、书本、笔墨纸砚上砸钱,凭老两口之力,显然是供不起的。

即使到了现代社会,早年间很多农村家庭也是举全家之力去供一个大学生。


窘迫的资源,让他们决定挑选认为值得供养的对象,然后说服没有当官前途的子女跟着他们一起供养,无前途的三房,便成了资源的提供者。

从很多剧情细节可以看出,连老爷子其实对三儿子是有一点点愧疚的,他很清楚,所有儿子里,唯有老三最孝顺,吃得苦最多。

大儿子的品性,连老爷子其实也不是完全相信,否则替大房抵押借款时,他不会默许二房要求以大孙女之名借钱的行为。


但,明知三房备受委屈,大房心思不正,二房爱耍小心思,为何连老爷子还要压迫三房贡献资源供养大儿子与二房孙子?

直观来说是偏心。

深入来讲,之所以偏心大房和二房,是因为他把实现阶级跨越的希望,都放在了秀才大儿子和二房读书人大孙子身上了。

古代农人想出头,读书往往是唯一的路。

在这方面,《田耕纪》亦有所暗示,即使连家有一个可以免税的秀才儿子,也躲不过贪官污吏各种名义的苛捐杂税盘剥。


一年下来,血汗付出去了,粮食也多被收走了。

连蔓儿做点小生意,一个豪绅家的女儿想找乐子,便能压得她举步维艰。

阶级压迫像一把无形的手,捂的农人们喘不过气来。

七话没看过《田耕纪》原著,但从连老爷子和亲家公的谈话中也可以看出,老爷子年轻时是努力打拼过的,一度做到了商铺大掌柜的位置。


剧里没说他为什么没继续大掌柜,观众应该也能想象,像他这种没有背景的农人,主家随意一个理由,便能瞬间把他打回泥地。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越懂其中的残酷,越渴望摆脱命运地束缚,所以,他执着于供养三个儿子读书,二儿子不行、三儿子废了,便专供大儿子和大孙子。

在他的思维意识中,供出一个官,是唯一能让全家过上好日子的办法。

是唯一,能摆脱雨夜抢收辛苦的途径。


相信观众看到这个镜头时,应该都会产生心疼之感,因为农人是真的辛苦,而连老爷子,太想摆脱这种子子孙孙无穷尽的辛苦命运了。

客观来说,连老爷子选的路是对的,但家族和谐,一碗水端不平永远不是正解。

七话相信,连老爷子给三房画饼的时候,是真心认为把大房供出来后,他能拉弟弟一把,然,现实与人心,并不会那么轻松结果。


正如连奶奶说得那样,大房读书考功名需要钱,当了官后,仍旧需要银子打点,不同位置,需要不同付出,想向上走,需要的资源永远无止境。

到时候,以大房的品性,三房不会是他们心中的恩人,只可能是一群“打秋风”的穷亲戚,连爷爷的许诺,根本不可能实现。

三房这个亏,只能吃一辈子。

如果大房品性正直善良,三房的付出就能得到回报吗?

同样很难。


《人世间》便有过解析,男主周秉昆的哥哥姐姐不是恶人,他们甚至是家人的骄傲,可现实却是周秉昆一直是全家付出最多的人。

小时候学习好的哥哥姐姐受宠,长大后,是不被偏爱的小儿子负责赡养父母,甚至,他和妻子还要帮衬姐姐姐夫带孩子。

因为成家立业的哥哥姐姐们,有着他们的难处,也有新的追求,没有哥哥姐姐事业辉煌的弟弟,便又成了担起家庭琐碎责任的那一个。

家庭里,端不平的水,会一直端不平,永远不可能存在所谓的补偿。

连家老夫妻把水往大房二房偏,是资源窘迫不得以为之,但再得不以,也不能以牺牲其他子孙的方式解决问题,现实中亦是如此,无论再苦,都要端平水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