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资讯  »  年度第一大片,可惜还是被删改了  »   返回上一页

年度第一大片,可惜还是被删改了 -

诺兰的新片《奥本海默》,终于来了。

截至目前,全球累计票房已经破8亿美元

创造R级片全球影史第二高票房纪录。

登陆内地院线后,口碑继续爆棚。

豆瓣评分也从8.6上涨至8.8

图片

不过,片中的「删改」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有看过原版的观众发出对比,确实有不小的删减、打码等特殊处理。

于是,有人调侃称是「虚假的一刀未剪」

图片

但,也有人表示不在乎。

他们看来,不过是几分钟的裸露和激情戏,删掉能有什么影响。

「少这几分钟还能影响电影表达不成?」

图片

鱼叔不以为然。

要知道,诺兰的大部分电影并非限制级,为的就是争取更多的院线和受众。

而这一次的《奥本海默》,却宁愿被定为R级,也要保留这几场裸露戏。

显然,在导演看来,这几分钟并非只是吸睛的噱头,其用意与主题表达有着紧密的联系。

今天,鱼叔也想从这个点出发,来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

《奥本海默》

Oppenheimer

图片

图片

内地特供版,我们并不陌生。

之前的《水形物语》

就给女主角的背影P上了小黑裙

不过那条裙子远没有《奥本海默》这么精致。

图片

又比如《银翼杀手2049》。

在K走入尼安德的地盘时,能明显看到画面的过度放大。

被裁去是两侧的裸体雕塑

相似的「刀法」在该片中多次出现。

图片

这次轮到了《奥本海默》。

内地的特供版,强行地用「小黑裙」和画面剪裁的方式进行修改。

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但还是觉得十分可笑。

首先,这样的修改导致镜头逻辑不通

就比如那场魔幻的床戏——

上一秒两人还在缠绵,下一秒就变出紧身裙站在一旁。

P上的裙子,还有褶皱花纹。

看懂了知道是亲密戏,看不懂的还以为是变魔术。

图片

其次,无法P衣服的镜头,则裁切放大,分辨率的降低肉眼可见。

从视觉冲击到情感冲击,都被严重削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消失的裸戏,大大地弱化了电影主题的表达。

诺兰在片中设计的大尺度场面,并非情色噱头。

虽然与故事主线没有直接的关系,却是为了塑造人物所必需的安排

电影主要讲述了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带领一众科学家研制原子弹的前、中、后故事。

前,在欧洲学习量子力学,回国受聘教书,关注时代变革。

中,组织团队攻克难关,直到试验成功,成为民族英雄。

后,被怀疑是苏联间谍,受到全面审讯,各种污点被扒,名誉扫地。

主线剧情,看似与情爱无关。

片中的大部分内容,也确实都是全年龄向的。

而被处理的地方,一共仅有三处。

都发生在故事的支线——奥本海默和情人琼(弗洛伦丝·皮尤饰)之间的复杂情感。

第一处,两人正在热恋

水乳交融,心意相通。

这是全片唯一的一段船戏。

同时也是奥本海默全片中最放松的时刻。

图片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下,奥本海默对许多新科学、新思想、新主义、新运动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一一了解,却又始终留有余地,不加入任何的阵营。

和琼相识后,两人不仅互有好感,思想上也共鸣相通。

图片

诺兰有意在这一段激情戏后,插入了一个关键情节。

赤裸的琼从书柜上拿起一本印度教经典《博伽梵歌》,并让奥本海默念出其中一句梵文。

「这一刻我化作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后来,奥本海默在第一次核弹试爆后,也说出了同样的一句话。

显然,这场亲密的戏份是在强调,琼对于奥本海默的巨大影响。

两人完全赤诚相待,毫无遮掩,深深走进了对方的精神深处

另一方面,这个细节也暗含了一种象征。

将他对琼的情欲和对科学的探索欲,紧紧联系到一起。

或许,奥本海默身上的这两种欲望是相似的。

痴迷,热烈,难以自控。

同时,又都带着强烈的道德负罪感。

第二处,是偷情

婚后的奥本海默,与琼一直保持着婚外恋。

但因为加入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出于国家安全的保密要求,他拒绝了与琼今后的交往。

于是,两人全裸,相隔一段距离,坐在椅子上对峙。

图片

这一处的裸戏不多,但同样是必要的。

如果说第一处裸露的是两人的欲望。

那么第二处裸露的,则是他们的脆弱和恐惧。

进入战时年代,恐惧、压抑接踵而来。

两人都身不由己。

奥本海默连自己正在做什么,都无法跟她说明。

这一次见面后不久,琼就自杀身亡了。

这个事件,对奥本海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一方面,他认为琼的死,与自己的决绝有关。

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内疚。

另一方面,他长期痴迷的一个情人,突然消失了。

这也使得他的情感深处,产生了巨大空缺。

第三处,是审讯会上。

这里带有点魔幻现实的意味,也是一种心理投射。

当被问到十多年前的出轨经历,奥本海默开始坐立不安。

没想到所有的隐私被扒的一干二净,宛如赤身裸体坐在众人之中。

于是,一个镜头平移,刚刚还西装革履的奥本海默,变得全身赤裸面对着审讯他的众人。

图片

下一个镜头,内地版只能看到琼把头靠在奥本海默肩上,画面构图有些奇怪。

既用了裁剪放大,也用了倒放来填补片长。

而原先的画面中,其实是奥本海默和琼赤身抱在一起,接受着众人和自己妻子的审视。

图片

第三处的裸戏,是重中之重。

前面与琼在肉体和情感上的纠葛,其实都是在为此处铺垫。

之前的裸戏有多亲密,有多暴露。

这里被审讯的场景就有多羞耻,有多愧疚。

与琼的婚外恋过往,不仅对奥本海默声誉造成了巨大影响,也深深考验着他与妻子的情感关系。

而作为一种负面印象,这段亲密戏的支线必须成为这部人物传记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此强化奥本海默这个角色的复杂与矛盾。

作为一部传记片,人物即是主题。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奥本海默这个人物,那就是:悖论

正如贯穿他人生的科学事业,量子力学

片中,他在向学生授课时,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光既是波,也同时是粒子。

悖论,是理解量子物理学的前提,也是构件整个世界存在的基础。

而科学理念所对应的,恰恰是奥本海默的人生。

图片

这种悖论,体现在许多方面。

比如前面提到的,他身上闪耀的伟人光辉,与作为凡夫俗子的道德污点

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他的政治倾向。

他的倾向,一直暧昧的,含糊不清的。

图片

他关心社会动向,关心政治变革,主动了解不同的政治观点。

作为大学教授,却把政治讨论带入实验室。

尽管同事劝他别这么做,但他认为这只是给大家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

然而,他本人不愿加入任何党派,也不愿陷入任何党派之争。

身边的很多人,包括妻子,都是前美共成员。

但他自己却从未想过要加入美共。

再比如,他不介意用自己的声誉,扩大政治影响力。

参加各种活动,针对性地提出很多观点。

但,又不想和政坛产生太多纠葛。

图片

周遭的一切都在要求他选边站,而奥本海默只想保持着自己的独立。

而与他的人生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片中反派人物,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施特劳斯(小罗伯特·唐尼饰)。

电影中,其实是两条线并进。

一条线是以奥本海默为主视角,用彩色画面呈现。

一条是以施特劳斯为主视角,用黑白画面呈现。

图片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逐渐发现,施特劳斯近乎奥本海默的反面

他坐拥权力,试图用权力拉拢包括奥本海默、爱因斯坦在内的科学家,但他却发现没有用。

最典型的一幕,正是电影中最大的反转。

他耍尽心机,为坑害奥本海默布下重重陷阱。

原因并非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而是个人恩怨。

是记恨奥本海默让自己在公众场合丢脸,并怀疑他联合其他科学家排斥自己。

直到最后,他才被一位同僚点醒——

也许他们当时根本就没聊到你,而是聊更重要的事情。

图片

小人的世界,非黑即白。

奥本海默的世界,却能融合了各种颜色。

这也是为什么诺兰要用黑白和彩色两种画面,分别组成两个人的故事线。

图片

奥本海默之所以让人看不透,正是因为他是一个能够包容悖论的人。

这个特质,反而成为了那个时代下最可贵的存在。

也成为了他能够胜任「曼哈顿计划」领导者的优势。

实际上,他无论是学术成就,还是数学天赋,更不用说实验能力,都并非最好。

在他手下,甚至有好几个诺贝尔奖得主。

图片

那他凭什么能成为领导者?

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由于研发进度缓慢,一帮科学家发生了争吵。

这时候,「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一气之下提出辞职不干。

眼看他走了出去,一直坐在一旁沉默不语的奥本海默,突然说了话。

他迅速安排好众人的工作,随后冲出门追上泰勒,劝说他留了下来。

图片

这出争执时间不长,但却十分丝滑。

他能听进不同意见,也能包容各种脾气,各种立场的科学家。

正是这样的态度,让他赢得了很多科学家的尊重。

只可惜,在冷战时期,这个特质又成为了他最危险的存在。

立场暧昧不明,就说明有问题。

遭到小人的陷害,黑历史的翻扒,也就成了必然的来临。

图片

电影没有将奥本海默变成一个高大全的传奇人物。

而是不断挖掘其中的复杂多面。

既凸显角色的独特性,又展现其中的悲剧性。

既拍出了他作为「原子弹之父」的天才与伟大。

也呈现了他在时代洪流中深深的矛盾与无力感。

正如不少观众看过电影才发现,电影的重点并非实拍核弹的奇观。

因为真正的奇观,其实是奥本海默的一生。

图片

图片

诺兰的电影,总会被寄予很高的关注。

和过去相比,这次的《奥本海默》虽然在视觉奇观上大大减少了。

但在人物刻画上,还是有着相似的诺兰印记。

在诺兰手中,故事主角几乎都是为了某些宏大理想而甘愿牺牲自我的「殉道者」。

比如《黑暗骑士》系列。

蝙蝠侠能为了保护哥谭而放弃自己的声誉,成为黑暗中的正义骑士。

图片

又比如《星际穿越》。

为了拯救人类,库珀甘愿踏上遥远的星际之旅,从而牺牲了陪伴儿女的时光。

图片

再比如《信条》。

为了拯救世界和男主,尼尔甘愿一遍又一遍在时间流中奔走。

图片

《奥本海默》也是如此。

为了结束战争,奥本海默研发原子弹,也让自己陷入危机。

图片

过去,诺兰的电影都是动作片,或是科幻片。

人物刻画所占的比重都相对较小。

但这一次,作为传记片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

从题材到篇幅,都有着比以往更多的空间来对人物进行更深入和更复杂的挖掘。

如果论角色厚度和深度,那么奥本海默必然是诺兰生涯中最深入的一次探索。

他成功地将一个大众只从教科书听过名字的人物,变成了让人铭记的「普罗米修斯」。

图片

除此之外,鱼叔这次的观感也和以往有所不同。

三小时的片长创下诺兰史上最长记录。

这对观众膀胱来说,确实是个大考验。

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整部电影几乎全是文戏。

海量的对白,大量的人物。

对观众的记忆力,无疑又是一番挑战。

图片

之前还曾有人讨论,是否需要提前做功课、观影门槛之类的担忧。

依我看,这些顾虑大可不必。

一方面片中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概念不是负担。

诺兰在需要观众了解的物理概念,都做了很直白的介绍。

因此大家完全可以按导演说得那样,观影前不用做任何准备工作

图片

电影中用弹珠来指代提炼铀和钚的量

另一方面也不必担心,认不清脸,记不住人。

说实话,硬要记住每个角色名,鱼叔也做不到。

但实际上,《奥本海默》根本就不需要你记住所有人。

其实只要认识男主角奥本海默和施特劳斯两个人,基本就能很好地看完全片。

一旦沉浸其中,就能感受到人物之间的冲突,以及不同人物呈现的魅力。

图片

认识爱因斯坦应该也不难

《奥本海默》表面上是一个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其涵盖的内容和信息量也非常丰富。

但在鱼叔看来,电影最核心的表达,与高深莫测的学术研究、人类历史的宏伟进程都不相关。

而是,落到最能引起广泛共鸣的,人情冷暖。

图片

电影将最后的高潮,落在科学同僚对于奥本海默事件的发言上。

有的出于过往的不合,作出不利的证词,落井下石。

有的则不计小节,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畏权贵,说出真相。

显然,对于所有的社会所有的时代,人心永远比科学更加复杂,更加残酷。

故事的最后,揭晓了施特劳斯一直猜忌的奥本海默与爱因斯坦的对话。

其实是关于原子弹所带来的影响。

科学家曾担心,有很小的几率,引爆核弹会产生无限的链式反应,从而摧毁整个地球。

奥本海默认为,这个世界已经被摧毁了。

不是被物理层面的链式反应,而是心理层面的猜忌链。

图片

再看戏外。

有人对删改表示认可与支持,有人则嗤之以鼻,当个笑话。

不同的人眼里,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裸戏。

不管「小黑裙」做得多精致,终归与原版不是同一部电影。

图片

全文完。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