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新闻  »  马云2000万美金感恩37年跨国情谊,原来他的成长也靠贵人  »   返回上一页

马云2000万美金感恩37年跨国情谊,原来他的成长也靠贵人 -

图片

2017年2月3号这天,马云抵达澳大利亚,在纽卡斯尔大学宣布了Ma-Morley奖学金计划。这笔2000万的奖学金,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

32年前,1985年,年轻的马云几经波折,第一次出国去到澳大利亚。那是改变了他一生的一次远行,无论从视野上还是思想上,都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多年后马云回顾道:"那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而这32年间的往来,是一段令人倍感温暖的故事,是一个生命向另一个生命慷慨地赠与友善与爱的故事。

——度公子

1980年7月的傍晚,

一对澳大利亚夫妇,

正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西湖边游玩。

就在这时,一个面带微笑,

身材消瘦的孩子走了上来,

用非常稚嫩的英语和他们打招呼:

"你好,我可以跟你们一起玩吗?"

多年后,名叫戴维的外国孩子,

依然记得当时的情景:

"晚上自由活动的时候,

我们在公园里玩火柴,

一个男孩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

他想锻炼一下新学的英语口语。"

这个男孩,就是马云。

图片

改革开放后,

中澳友好协会组织了,

一个澳洲代表团。

一群澳洲人来到中国,

围绕几个核心城市观光交流,

其中一座城市,便是杭州。

在这个代表团里,

有一个名叫肯·莫利的退休工程师,

他与妻子朱迪、

三个孩子戴维、斯蒂芬和苏珊,

都是中澳友好协会的成员。

马云主动而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时,

他非常高兴地让孩子和马云一起玩耍,

直到天黑,还约定改天再见。

在杭州逗留那几天,

肯对这个上进的少年非常喜爱,

于是在离开之前,

特意嘱咐儿子留下了联系方式。

图片

图片

就这样,

马云和澳大利亚的戴维,

成为了跨越国界的笔友。

1979年,杭州涌入大量外国人,

年幼的马云非常喜欢英语,

天刚破晓,他就起床骑上自行车,

赶到杭州饭店去和外国游客攀谈,

不管天气好坏,免费带他们游览西湖。

有了戴维这样的笔友,

他当然不肯错过提高的机会,

开始定期与戴维通信。

信被肯看到后,他对戴维说:

"以后让马云把字距留宽一点。"

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在信件空白处,

帮马云纠正错误的语法,

更有效地提高他的英语。

图片

从西湖畔的偶遇,

到跨越国界的频繁通信,

两个孩子间的友谊持续了5年。

但对于马云而言,影响更深的,

是他和肯之间的联系。

那时的肯也预料不到,

他对这个少年的关心和帮助,

会在悠长的岁月中,影响他的一生。

1985年,21岁的马云,

历经3次高考,终于进入杭州师范大学。

那年暑假,肯对他发出了邀请:

"来澳大利亚看看吧!"

马云非常激动,但心里又没底,

当时出国于很多人而言还是个梦,

更何况一个穷学生。

但肯给了他鼓励:"不试试看怎么知道?"

好不容易,马云拿到了护照,

但随后他却被大使馆,

连续7次拒签。

图片

年轻时的肯

当时的赴澳签证,

只发给政府公务、探亲或留学等用途。

马云一个人滞留在北京,

身上的现金已然不多。

他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为了凑够出国的钱,

家人替他想了不少办法。

远在澳大利亚的肯,

也好几次去纽卡斯尔市政府求助,

并发了好几次电报,

向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说明情况。

虽然已身处窘境,

但马云实在不愿放弃这次出国机会,

他再次到大使馆恳求签证,

"我已经被拒签了7次,等了一周。

我已经没有钱了,只能回去,

但至少得让我知道为什么被拒绝。"

说罢,马云讲述了自己和肯的相遇,

对方斟酌了一下,说:

"好吧,你等我5分钟。"

最后,靠肯的帮忙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马云第一次离开中国,

来到了澳大利亚。

图片

32年后,

马云再次抵达纽卡斯尔时说:

"1985年,在纽卡斯尔的那29天,

对我的人生至关重要。

我出生在中国,100%是中国制造,

也从未离开过中国。

但来澳大利亚改变了太多过去的认知。"

虽然只有1个月的时间,

但这次旅行打开了马云的眼界。

在近距离感受异域风情时,

他仿佛得到了某种顿悟,

尽管很多东西还不够条理化,

尚未变成他人生中持续腾动的力量,

但这对他接下来10年的人生,

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让他懂得如何确立自己的判断,

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中国。

不知不觉中,马云思想里,

原本被硬壳包裹的东西,

正一点点破壳而出。

旅行的路上,

马云表现得毫不羞怯。

幼年的他就痴迷于太极,

非常喜欢看《水浒传》,

金庸的小说更是爱不释手。

当他看到公园里有人打太极时,

整个人无比兴奋。

在郊区的一间会所里,

他甚至为太极拳的爱好者们,

当众表演了猴拳和醉拳。

走走停停的观光中,

肯对马云的勇气和大方,

表示极大的赞赏。

图片

Ken和戴维带马云一起去了悉尼的塔龙加动物园

马云在悉尼,1985年

这时的马云,

已不再是当初的少年,

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

而对于马云发表的诸多见解,

肯虽不完全赞同,甚至说他瞎扯淡,

但总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与友善。

他总是在提醒马云: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世界,

你要自己去体验它,

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肯虽然没有教马云如何挣钱,

却是这个年轻人步入成人世界时,

引领他前进的精神导师。

图片

马云表演猴拳和醉拳

不久之后,

肯带着次子回访杭州。

因为家里实在没地方住,

马云将父子两人安排到了学校宿舍。

家里虽然条件不好,

但马云用极大的热情,

来显示自己对肯的尊重,

每天亲自为他们做饭,

专门带他们去乡下游玩。

回杭州的晚宴上,马云邀请了很多贵宾,

与肯交杯共饮,十分尽兴。

肯也发现,马云的沟通能力,

善于建立人脉的天赋,远在同龄人之上,

这个年轻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看法,

有着颇为独到的智慧。

所以回国后,

肯决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为马云做点什么。

当时马云不用交学费,

但生活费还是不小的开支,

这笔钱让马云父母感到了压力。

得知此事后,肯施以援手,

每半年给马云寄去一张支票,

两年多的时间里,

总计大概200多澳元,

钱虽然不多,

却大大缓解了生存压力。

后来,马云和妻子张英结婚,

肯再次慷慨送出1.8万美元作贺礼,

帮马云买到了一套小房子。

对于肯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马云表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多年来,肯对他的支持,

让他看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也越发坚定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

那种帮助不只是物质层面的,

更多的是贯穿价值观和灵魂,

以至于成为精神上的动力。

可以说,那些年里,

这个"忘年交"不断的鼓励和帮助,

成了马云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柱。

所以马云成功后说:

"我一直希望有一天,

自己可以成为像肯那样的人,

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

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

图片

2004年9月,

在和西湖少年相识24年后,

肯·莫利去世了,享年78岁。

马云这段跨国的友谊,

持续了整整24年。

这时的他,也从15岁的瘦弱少年,

一步步走向那个人尽皆知的马云。

肯的离去,令他万分悲痛,

在唁电中称呼肯为"澳大利亚‘父亲’和导师"。

曾经,他计划将来有一天,

能和肯一起乘西伯利亚铁路旅行。

但这一天永远也不会到来了…

再没有人会那么细心纠正他的发音,

没有人那么努力去理解他,

和他一起谈论这个世界,

对他的各种思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对他的看法给予支持…

回想过去的24年,自己是何等幸运,

成长中最孤独的时刻,

有肯这样的导师存在…

图片

肯虽然离去了,

但他留给马云的财富,

仍旧不断影响着这个世界。

从一个普通人,对一个少年的关爱,

一点一点扩大、延续…

2月3日,马云来到肯的家乡纽卡斯尔。

早先在悉尼与澳大利亚总理会面时,

马云非常动情地说:

"这一次来到这里,是因为肯,

这是我的一次感恩之行。

当年是他为我打开了世界的窗户,

让我用不同的眼光去思考问题。"

当天下午,马云在纽卡斯尔大学设立了,

一笔2000万美元的奖学金计划,

并将其命名为:Ma-Morley。

这是用他和肯的名字组合起来的。

捐赠仪式开始前,

马云和37年前偶遇的小孩戴维,

再一次重逢在场外。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

那不经意的一次碰面,

竟影响了少年的一生。

图片

捐赠仪式上,

马云强调道:

"1985年是我第一次出国,

是澳大利亚的Ken Morley鼓励我试试看,

当我连续7次被拒签时,

他又给了我巨大的帮助。

那一次远行,让我明白了太多的道理。

让我认识到这样的鼓励是多么重要。"

所以,这项奖学金将用于支持那些,

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

经历它、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它的人们。

它背后所承载的精神,

与肯当年对马云的鼓励一脉相承。

肯自己虽然没上过大学,

却通过一段长达24年的友谊,

用一颗美好的心灵,

为世界留下了一笔永恒的财富,

其背后闪耀的光芒,远远高于金钱。

如笔友戴维代表家人致谢所言:

"如果我父亲仍在世,

看到马云为纽卡斯尔大学捐赠,

致力于开创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他应该会非常骄傲和感动。"

图片

这笔奖学金计划,

将每5年由马云亲自审核。

他对在场的年轻人说:

"拿到奖学金的学生,

不是我和肯的大使。

我们更希望他们成为宣扬勇气、

责任和智慧的大使。"

他希望更多年轻人和自己一样,

走出大学和国门去看外面的世界,

丰富自己的阅历和国际视野,

致力于为人类开创更好的未来。

演讲自始至终,

他都没忘提及和肯一家的情谊,

希望这笔奖金能将这份情谊,

永远延续下去。

图片

故事到这里,

差不多就结束了。

但正如马云所期望的,

肯一家人带来的感动和力量,

不会那么快就结束。

这段跨越37年的缘分,

让人不得不感叹它奇异的光彩。

它不是跌宕起伏的,

它只是从人类心底最朴素的情感出发,

进而影响到另一个人的生命。

这美好的心灵本身,

超越了国界、年龄和贫富的限制,

是人类心底最深最无差别的友善。

简单的善意也超越了时间,

辐射出了更远更广的光亮,

将会让更多的年轻生命,

用自己的勇气、善良和智慧,

去影响这个世界。

图片

马云和戴维,37年后的聚首

马云在演讲中说:

"在这个世界上,

如果你希望成功,你得有情商;

如果你不希望失败,你得有智商。

但如果你希望受到尊重的话,

你要有爱商,爱的智慧,

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确需要很多聪明人,

但我们更需要更多有担当的人,

愿意担责任的人。"

这不禁让度公子想到了,

电影《云图》里一句点睛的台词:

当白人青年去参加黑人解放运动时,

岳父问他:"小小的水滴,

在海洋中能有何作为?"

白人青年只是微微一笑,眼角含泪道:

"没有每一滴水,

又哪里来得海洋?"

说罢,转身离去,

投身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图片

我相信,20多年间,

肯在鼓励和支持马云时,

绝不会想到有今天这样一笔捐款。

他只是凭借心灵之光,

为一个年轻人提供了一些友善。

平凡如我们每一个人,

并不指望去改变谁的一生,

但我们向世界投射的每一次善意,

哪怕是一滴小小的海水,

也会是海洋里闪烁的光芒。

不管它如何微小,

也会将世界带到更好的地方。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